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院,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立足国情、省情,针对现代畜牧业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是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南昌大学兽医专业为基础,由河南农学院兽医专业、湖南农学院兽医专业、广西农学院兽医专业和1938年创立的江西兽医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西农学院兽医系。1969年,江西农学院兽医系与江西共大总校畜牧兽医系合并为江西共大总校畜牧兽医系。1980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92年成立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1996年改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兽医专科学校云集了王沚川、盛彤笙、王屡和、藏广田、忻介六、黄异生、谌亚远、沈叔铭、唐启宁、张明善、麦兹等一批名师。在之后的办学历程中,又曾拥有向壔、周正、林启鹏、樊璞、颜若愚、邹峄、王承浩、朱允升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教授。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江西农学院兽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师资力量、仪器设备、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名列全国前茅。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畜牧兽医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方针,建立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新体制,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教育先河,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且富有创造性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秉承传统,锐意进取,培养了一大批以省(部)县领导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人才,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企业家和生产一线专技人才。

      

家畜生理学家: 


兽医药理学家:周正

人才培养:学院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水产养殖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早在1984年即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专业,2000年又均获批为江西省首批100个品牌专业。2007年动物科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3年)、动物药学(2014年)、水产养殖学(2018年)四个专业分别列入江西省一本批次招生。2019年,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列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动物药学和水产养殖学列入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现有“畜牧学”、“兽医学”2个一级博士点,下设6个二级博士点。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生生物生产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同时还拥有农业硕士畜牧领域、兽医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1900余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职教工131人,其中专职教师121人,含高级职称7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二级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10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5人。学院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50余人次,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10人,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江西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学校设立首席教授未来之星等特聘人才岗位,经选拔,学院现有首席教授”3人,未来之星”24人,总量稳居全校前列。学院还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并聘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教研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教学实验室,1个省级和4个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8个科研和社会服务实验室(研究所)。其中,主要科研平台有: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种猪改良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种猪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动物生物技术、动物营养、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实验室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的江西农业大学畜禽疾病防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兽药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及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与防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已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学院科研实验用房面积2.5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有一批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科建设:学院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通过不断努力,学科(专业)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点、4个二级博士点,7个学术型硕士点和2个专业型硕士点。“畜牧学”为江西省首批“双一流”优势学科;“兽医学”为江西省首批高校“双一流”特色专业。畜牧学兽医学”也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畜牧学是江西省高水平建设学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还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建设硕士点。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成绩喜人,有2篇硕士毕业论文分获第二、第三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2010年,博士研究生晏学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实现了江西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零的突破。经过长期培养和凝炼,学院各学科均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由具有很高学术造诣、且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望的专家教授担任。

畜牧学一级学科负责人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带头人

黄路生教授/院士


兽医学一级学科负责人

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胡国良教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

瞿明仁教授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带头人

曾志将教授


动物健康与安全生产学科带头人

郭小权教授


水生生物生产学学科带头人

周秋白教授

基础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黄建珍教授


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何后军教授

科学研究: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自2010年以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30余项,累计到账研究经费达4亿元。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获得专利20余项。2004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级奖励17项。

荣誉证书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