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博士点介绍

作者:dwkx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07 浏览次数:

      

                                                     动物营养实验大楼

一、基本情况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成立于1985年。1995年开始招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第一届博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本学科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突出区域优势,强化地方特色,整合行业资源,瞄准学科前沿,紧密结合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实际,在畜禽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较高”的优秀人才团队,打造了一个“软硬件设施良好、管理科学规范、能独立承担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创新型研究平台,取得了一批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现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成果转化基地,为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学科带头人
        瞿明仁,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江西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为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西省饲料与畜禽环保组首席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任江西省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会理事兼饲料毒物与抗营养因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奶业协会饲料饲养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饲料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

                                         

                                                  学科带头人——瞿明仁教授
三、研究团队
       目前固定研究人员共计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留学归国人员7人、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6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9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人、江西农业大学“未来之星”3人。
四、平台条件
        学科拥有独立的1500  M2综合大楼1栋,拥有集动物饲养、样品分析测定于一体的饲料科学研究所。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3000 M2,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如下研究平台:
         ■江西省高校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教育厅,2006)
         ■科学家岗位及高安综合试验站(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2008)
         ■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科技厅,1985)
         ■江西农大-南昌正大联合实验室     (企业,2002)
         ■江西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拟建,省发改委,一期200万元,2011)

                    


五、研究方向和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队伍、科研项目和设施条件的支撑下,实验室已逐步开创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力量雄厚、条件优良、成果丰硕”的局面,尤其在肉牛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家禽营养需要量及饲料配制、猪的营养及营养调控三大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工作积累和良好的研究基础。
 六、研究成果
       近年来,本学科点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研究经费达11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厅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科技成果鉴定2项。编写专著(包括译著)、教材12部,在统计源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多篇。

                           


 七、人才培养
        本学科点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55名。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毕业的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在高校、科研院所、饲料和养殖企业等岗位上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对外交流与合作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建立和完善学术制度,近年来,实验室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数十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与交流机制,并积极申办(举办)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特别是2011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论坛”和“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学术交流与2011年总结会”,加强了与同行的交流,增进了与同行的友谊,反映热烈,成效显著!